自由是给孩子的进步机会,纪律是对孩子的成长保护
孩子第一需要自由的进步环境,孩子在不一样的月龄,在生理与心理会有不一样的进步需要,爸爸妈妈要依据孩子的需要提供当令适性的环境条件,要做到这点,事实上比较难的。
爸爸妈妈们多以我们的想法来规划孩子的进步,以大人的准则来衡量孩子的行为,在大人眼里,孩子只不过个孩子,缺少辨别能力,只喜欢玩;而孩子却有非常强的自我意图,他非常了解自己需要做什么工作,需要得到大人的什么配合,他有我们的工作准则,并不期望遭到大人的干扰。当爸爸妈妈不以俯视的姿态,而以蹲下来平等的姿态看待孩子,那样孩子容易获得真自由。
第二孩子需要遵循纪律与规范,人的进步依靠于社会群体,而社会为了保障公平与自由,制定了很多行为与道德规范,让个人去服从,遵循规范的,就获得安全与自由,相反,就失去安全与自由。
因此,在这类行为与道德规范面前,大家又需要教育孩子去遵循。譬如,在孩子眼里,如何过马路都可以,而爸爸妈妈需要告诉他要看红绿灯,要走斑马线。
自由让他获得社会的安全
孩子开始叛逆的阶段,是他个体意识进步的阶段,他开始独立、拥有个性,不愿随便听从其他人的安排,而是凭着我们的判断与思路来为人处事。
爸爸妈妈一般在一岁多时发现孩子开始我行我素,在两岁时特别明显。多数爸爸妈妈已习惯于让孩子听从我们的指令,任何事替他作安排,一方面是出于爸爸妈妈之爱,总想帮他做得更多、学得更好,其次出于自我意识的狭隘,一直从我们的想法出发,让孩子服从于自己。因此,当孩子开始独立考虑的时候,叛逆的冲突就自然地产生。
爸爸妈妈应该坦然面对这种冲突,不要产生冲突,就条件反射式地借助强势的惩罚方法来解决,如此可能使孩子以后成为唯唯诺诺缺少倡导的人,也会使他成为阳奉阴违的人,也会使他误觉得暴力是解决冲突最好的方法;当冲突产生,第一应该给孩子尊重的态度,如此不会伤害孩子自尊而使冲突加剧;第二双方交流,换位考虑,商量矛盾解决的方法,当孩子的想法只不过违背大人的意旨,本身没原则性的对错,那样多数状况下需要尊重他的想法,若是原则性的问题,那样爸爸妈妈就要坚持原则。
爸爸妈妈如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,任何事平等商议,孩子以后不只可以独立考虑,擅长解决问题与把握进步机会,而且喜欢与爸爸妈妈交流思想与推荐酸甜苦辣,这才是天伦之乐。